《大漢小民》[大漢小民] - 第4章 流浪打虎之貴人降臨攜猛虎

I 貴人降臨攜猛虎

塢堡這玩意,西漢時期只要有點錢的大財主都會弄一個。尤其是北方地區,最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防備匈奴。

雖然說漢武帝窮其一生,把匈奴打的不敢冒頭,躲在漠北吃沙子去了,然而他們可沒認輸,猥瑣發育差不多時候就又冒了出來。

匈奴文化發展低劣,所以他們的大腦跟智慧永遠不沾邊。漢宣帝看起來挺好欺負,弱雞的一批,頭腦一激動,大老遠的吭哧吭哧跑過來準備在宣帝這裡刷副本上分。

結果這位爺才是真的狠,比漢武還要生猛,匈奴終於感到了恐懼,被宣帝摁在地上摩擦了一百遍之後,耳邊傳來幾百年來大漢最霸氣的一句話:凡日月所照、江河所至,皆為漢土!!!

南匈奴直接跪,北匈奴撒丫子一路往北跨過高山大海,鞋都跑丟了,頭都不敢回,越過貝加爾湖進入北極圈瑟瑟發抖。

可是,和匈奴互相依附的鮮卑,趁機猥瑣發育,苟了很長時間,終於在王莽時期長大了。莽爺弄祥瑞水平是真高,但並不代表他打仗水平也高,所以才有了後來嚴將軍出兵的事件,不過弄的一地雞毛。

塢堡在一連串的軍事行動中應運而生,住人屯兵,儼然微縮版的小城市,確實有其可取之處,可鄉村的那種和諧卻越來越淡。

有能建立塢堡的都是豪強大財主,藉著防備匈奴的名義大肆興建自己的碉堡群,而真正想防的,其實是王莽啊。

新莽這位復古皇帝胡搞一氣,土地非但沒公有,反倒被兼并更多了,繼而又影響了大規模人口變為赤貧,只能依附豪強。

直到新世紀,河北地名當中,那些大大小小的屯,都是自大漢之後一個個塢堡的遺迹。

河北地很不給新莽面子,土地改制沒多久,河北不是大旱就是大撈,流民越來越多。

高星海沒見到人是因為他完美錯過了大規模流民遷徙。而此時,他正好趕上一小波。

糧食沒有了,塢堡就維持不下去,高星海看到的這波流民就是,拉家帶口從堡門衝出來,如同受驚的老鼠,跌跌撞撞往南走去。

無奈的和小狗對視了一眼,沒轍,跟着他們走吧。一人一狗在流民隊伍後面尾隨着。

沒人注意他們,要知道,一切動物在躲避危險時候,首先是抱團,可這群流民僅僅是團在一起而已,旁邊只要有同類就會覺得穩妥,至於這個同類是誰,幹什麼的有什麼特點,誰也不會關心。

高星海自然不刻意去招惹他們,主要是,他們太埋汰了。蓬頭垢面,破破爛爛,一股子一股子味道,記憶中,當年在養豬場考察都沒這麼騷氣過。

別看這些人都活着,可他們比田地里奔跑的野兔還邋遢,人類尊嚴在此時,比不上一個窩頭。

很少有人說話,在長途遷徙過程中,減少一切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是所有動物的共識。

之前還能和小狗聊天吹牛皮,但有了這麼多人,高星海反倒不太好意思說了。

走了兩天,他就感覺自己成了一個行走的木頭,大多數時候腦袋都是空的,只有機械的走,然後是吃喝睡。

他唯一和這些人區別的,就是一點:只要有水源,他必須要好好洗個澡。

一方面原因是被老婆強烈要求的,已經成了一種習慣。不洗澡能上床?另一方面,他是真的怕了大漢朝衛生條件。

當高星海看到好多人頭髮上的虱子、跳蚤,好傢夥,他們對這些東西好像習以為常,太恐怖了。

也許在生存的第一要務面前,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情,可這些東西一旦形成傳染病,想想都不寒而慄。

當然,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,高星海總覺得自己會對這些人產生湮滅作用,兩千年的時間差,他會不會帶着什麼暗物質?

如果陰途說的是真的,他的到來要對另外一些人產生反作用,現在沒法把時間線上的自己湮滅,那麼,會不會把別人給湮滅了?

內心深處,高星海總有一種負罪感:陳到是不是就因為自己的到來而離開了?如果自己沒有穿越到這個時間線,陳到會不會另外一種活法,比如說跟着姐姐姐夫一起流浪去了真定,他是不是也能活下來?

流浪隊伍慢慢的在變大,今年天氣很奇怪,一直沒怎麼下雨。顯然,一場乾旱是避免不了,對於靠天吃

猜你喜歡